2023年上半年粮油市场回顾及后市预测
来源:本单位
时间:2023-08-11

  上半年国际粮食价格震荡回落,全国粮食进口量价齐升,我省粮食调入总量增加,成品粮油价格小幅回落,饲料用粮价格降幅较大。后市,全球粮食产量消费和库存仍将小幅增长,我省粮食进口延续上半年走势,粮食消费量和价格趋于稳定。

  一、上半年粮油市场回顾

  (一)国际市场方面,国际粮食价格呈现震荡回落,大宗商品运价水平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1.粮油价格回落。随着美联储延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新冠疫情对大宗商品扰动因素的减弱,全球主要粮油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回落。大米价格逆势上涨则与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以及东南亚大米主产国的出口限制政策有关。6月末,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玉米、大豆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下降18.3%、27.1%、11.9%,而与3月末相比则分别下降27.9%、6.6%和10.8%。大米价格呈现先回落后上涨的走势。6月末,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大米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8.6%、10.9%和8.9%,而与3月末相比,分别为上涨5.7%、8.5%和7.7%。

  2.大宗商品流通顺畅,运价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随着疫情结束,物流放开,反映谷物等大宗物资运价的波罗的海巴拿马指数(BPI)6月末数值为1030点,比去年最高值(3416 点)下降69.8%,与疫情前水平持平。上半年最低值为809点(2月末),最高值1811点(4月初)。

  (二)国内市场方面,夏粮丰收,粮食进口量价齐升,饲料用粮价格回落

  1.夏粮获丰收。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同比下降0.9%,其中小麦产量13453万吨,同比下降0.9%。

  2.粮食进口量价齐升。一是粮食进口均价上涨,但涨幅较上年低。汇率波动是进口粮油价格上涨的主因。上半年,全国粮食进口均价增长10%,比上年回落13.3个百分点。各粮食品种进口均价增长5%—33%不等;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下降19.4%,其中棕榈油进口均价下降23.3%。二是粮油进口总量增长。上半年全国进口粮食8340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增加的品种为小麦、大麦和大豆,下降的品种为大米、玉米和高粱。分品种进口情况:大米181万吨,降49.6%;小麦804万吨,增62.1%;大麦510万吨,增35.3%;大豆5257万吨,增13.6%;玉米1203万吨,降11.5%;高粱222万吨,降63.1%。食用植物油价格回落提振进口,进口食用植物油450万吨,同比增长139%。

  3.粮油价格总体回落。受消费疲软,养殖业亏损影响,饲料用粮价格回落。小麦饲用替代减少,导致小麦价格大幅回落。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6月末国内主产区小麦、中晚籼稻、玉米、大豆油、豆粕价格分别比年初下降12.67%、上涨4.88%、下降4.31%、下降16.7%和下降15.7%。

  (三)省内市场方面,粮食调入总量增加,储备粮轮换价差缩小,成品粮油价格小幅回落,饲料用粮价格降幅较大

  1.省内早稻有望丰收。根据农情调度数据,今年全省早稻种植面积预计比上年小幅增加。在高产创建活动引领下,省内多地出现亩产650—700公斤的高产田块。预计全省早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将实现“三增”。根据国家粮油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今年我省早稻开秤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1%,收购价呈现高开后趋稳的走势。

  2.粮食调入总量增长,商品库存有所下降。2季度我省粮食进口和从产区调入量与1季度保持均衡。上半年我局监测的全省主要港口来粮(含外省来粮及进口)同比增长5.9%,进口和外省调入粮食“一降一增”,进口减量由外省调入粮食补充。6月末,入统企业商品粮库存比年初下降3%;省、市、县储备粮库存持续保持稳定,可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约半年的消费量。

  3.储备粮轮换价差缩小。作为我省储备粮主要品种,上半年稻谷和小麦轮换价差均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储备的良性运行。稻谷轮换方面,根据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数据,上半年普通早籼稻平均购销价差为292.7元/吨,同比缩小275.3元/吨,创历年新低。随着销售价格的不断上涨,采购价格虽然也维持在高位,但销售价格涨幅更大。销售价格上涨的原因是旧作早稻需求较为旺盛,一方面是餐饮行业年后复苏,对制粉、大米等需求有所提振,另一方面是近年稻谷价格总体平稳,在小麦、玉米价格大幅回落的时候,早籼稻销售价格仍然逆市上扬,呈现出独立于饲料用粮的行情。小麦轮换方面,上半年国产普麦平均购销价差为98元/吨,为近年首次收缩至100元/吨以内,同比收窄90元/吨。与去年同期购销两旺、销售价格涨幅大于采购价相比,今年购销两淡,但销售价格的跌幅小于采购价,因此价差再度缩小。

  4.成品粮油价格小幅回落,饲料用粮价格降幅较大。一是成品粮零售价格小幅下降。6月末,我局监测的籼米、面粉、大豆油和调和油零售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下降0.15%、0.14%、0.9%和0.28%。二是玉米和小麦价格下降。我局监测的玉米和小麦进厂价比年初分别下降4.58%、5.49%。三是豆粕价格大幅回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珠三角地区豆粕出厂价呈现回落后上涨后再次回落的走势。6月末省内豆粕价格3990元/吨,比年初下降15.6%,比3月末上涨6.7%。

  二、后市预测

  (一)全球粮食产量、消费和库存将小幅增长,库存消费比处于安全线之上

  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预计不同程度增加,粮食库存增幅较为乐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7月发布全球谷物供需简报对粮食产量和库存的预测情况:2023/24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8.19亿吨,比上年增长1.1%;全球谷物消费量为28.05亿吨,比上年增长0.9%,消费增加的原因是饲料用粮需求高于预期;全球谷物期末库存为8.78亿吨,比上年增长2.3%。由此,计算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为31.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国际公认17%的安全线。

  全球谷物贸易量预计为4.72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和大米贸易量分别下降3%和增长6.3%。

  (二)国内粮食消费需求预计将保持平稳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5%,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表现之一是需求不足。具体到粮食消费,饲料用粮方面,今年以来,全国及我省生猪价格低迷,猪粮比价处于低位,养殖企业亏损。尽管如此生猪存栏量并未出现显著波动,饲料用粮需求总体稳定,饲料用粮价格回落。而口粮消费表现为具有刚性的特点,消费品种以大众化消费为主,高端消费疲软。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预计,随着扩内需相关政策举措落地,下半年养殖产业盈利状况将得到改善,饲料用粮消费预计将保持平稳。此外,粮食消费结构有望得到优化,高端粮食消费将有所恢复。

  (三)粮油进口总量延续上半年走势,分品种进口量随比价关系和进口依赖程度而异

  在国内粮食库存充足的背景下,考虑国产和进口粮食、粮食品种间的替代效应,进口粮食与国产粮食比价水平成为影响各品种粮食进口走势的重要因素。在2022年同比上涨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粮食进口均价仍同比增长10%,其中美元升值是进口粮食价格提高的主要因素,测算影响比例高达80%。一是大米进口方面,在国内去库存背景下,今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上涨,与国产大米价格相比进口大米价格优势不再,加之近期印度采取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预计下半年大米进口将延续上半年低迷的水平。二是小麦和玉米进口量受进口配额限制,与庞大的消费量相比,仍将维持较低水平。但是由于国内产区麦收前的大幅降雨,小麦品质和产量预期受到一定影响,将对小麦进口有一定提振作用。三是大豆需求的刚性决定大豆进口量将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国饲料产量同比增长7%。随着消费回暖,养殖业盈利水平改善,大豆进口量将保持平稳增长。但是,大豆价格上涨对进口量的影响方面,则需考虑豆粕减量替代可能对大豆进口产生抑制。

  (四)粮食价格以稳为主

  1.稻谷价格呈现稳中有涨的走势。从省内收购形势看,今年稻谷收购价有所上涨,是省内市场供求的体现之一。同时,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也对国内稻谷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省内储备稻谷轮换价差缩小,采购均价和销售均价“一降一升”,反映市场对稻谷需求较为旺盛。

  2.小麦价格波动趋降,走势趋稳。今年以来,小麦和玉米价差逐步缩小(价差由年初400元/吨下降至6月末的140元/吨),且二者价格均有所回落,这与二者在国际上的走势有关,也表明小麦饲用替代强度有所下降,价格经历大幅上涨后市场供求趋向理性。预计后市,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较小,走势将趋于平稳。

  3.玉米价格有波动可能。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是玉米价格的重要支撑。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1.1%,显示生猪产能仍保持稳定。后市,随着消费回暖,生猪养殖盈利水平有望改善,生猪存栏量仍将保持平稳,对玉米需求有支撑。国内玉米总体产不足需,深加工需求依然旺盛,下半年国内产区新季玉米上市,市场流通增加,供给和需求间需寻找新的平衡点。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