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际粮食生产和消费无显著变化,但受乌克兰危机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粮食进口量下降,国内和省内部分粮油品种价格上涨。国内和省内稳固的粮食保供基础一定程度平抑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向国内传导。后疫情时期,国际和国内粮食供需基本平稳,粮食消费呈恢复之势,粮油价格走势预计稳中趋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犹存。
一、市场回顾
(一)国际市场方面,粮食价格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价格波动剧烈,但生产和消费基本面无显著变化
1.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价格总体上涨。
受乌克兰危机爆发、欧美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新冠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总体上经历了先上涨后回落的走势,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均在年内创历史最高水平。12月末,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玉米、大豆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0.2%、12.1%、11.4%,而与年中高位相比,则分别下降33%、16.5%、12.7%。大米价格上涨回落再次上涨,至年末时达年内最高水平。12月末,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大米价格分别较年初上涨20.15%、15%、25%。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食品价格指数显示,2022年全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43.7点,比上年上涨18点(14.3%)
2.国际粮食生产消费库存稳定,国际粮食物流持续缓解
粮食生产消费库存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2021/22全球谷物产量、消费量和库存量分别为28.1亿吨、28亿吨和8.6亿吨,与上年相比无显著变化。国际粮食物流方面,尽管乌克兰危机初期黑海地区粮食运输受阻,但是与新冠疫情全球性集中暴发的2021年相比,国际粮食物流问题已极大缓解。随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预期增强,反映谷物等大宗物资运输价格的波罗的海巴拿马指数(BPI)持续下降,2022年末降至两年以来的最低值(1052点),比疫情以来的最高值(4328点)下降75.7%,比2022年内最高值(3413点)下降69.2%。粮食运价已经不再是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和流通的首要因素。
(二)国内市场方面,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原粮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上涨
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保供基础持续稳固。全国各地挖掘粮食播种面积潜力,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粮食总产量6.9亿吨,比上年增长0.5%,连续8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
2.粮油进口价格普涨,进口量回落。一是粮油进口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粮食进口均价上涨27.3%。各粮食品种进口均价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小麦、玉米、大豆进口均价分别上涨26%、23.8%、25.1%。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上涨37.7%,其中棕榈油进口均价上涨38.4%。二是进口量总体回落。全国进口粮食14387万吨,同比下降10.7%。分品种进口情况:大米619万吨,增24.8%;小麦996万吨,增1.9%;玉米2062万吨,降27.3%;大麦576万吨,降53.8%;高粱1014万吨,增7.7%;大豆9108万吨,降5.6%。
3.国内原粮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上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2022年末,国内主产区普通早稻、小麦、玉米批发价分别比年初下降0.74%、上涨12.17%和上涨12.4%,而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豆粕批发价则分别比年初上涨7.39%、下降0.08%、上涨29.16%和32.41%。主要特点:一是除稻谷价格保持稳定,其他粮油品种价格与国际走势联动性较强,波动较大。二是政策性粮食成交呈现稻谷低迷、小麦成交率高的特点。成交情况与粮食价格走势基本趋同。
(三)省内市场方面,粮食增产,粮食调入增加,口粮价格平稳,饲料粮和食用油价格上涨。
1.粮食增产。粮食产量实现“四连增”,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粮食产量为1291.5万吨,增长0.9%,其中稻谷产量1108.6万吨,增长0.4%;粮食播种面积3345.5万亩,增长0.8%。
2.粮食调入增加,储备库存稳定。受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饲料粮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省粮食净调入量(含外省来粮及进口)同比增长约3.5%,进口和外省调入粮食“一降一增”,进口减量由外省调入粮食补充。省、市、县储备粮库存稳定,可满足全省常住人口半年以上的口粮消费,大米、小麦粉等成品粮储备满足全省常住人口超过1个月的口粮消费。
3.口粮价格稳定,饲料粮和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是口粮零售价格走势温和,食用油价格上涨。2022年末,我局监测的籼米、小麦粉、大豆油和调和油零售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0.46%、2.88%、5.67%和6.79%。二是原粮价格总体上涨。玉米、小麦进厂价同比分别上涨11.56%、8.51%,稻谷收购价(省内)较去年上涨约3%。三是豆粕价格涨幅较大。2022年末,省内(珠三角出厂价)豆粕价格4730元/吨,涨至年内高位,比年初上涨36.31%。另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数据,2022年,我省粮食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6%,比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0.6%,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二、后市预测
(一)全球粮食产量、消费和库存预计下降,运价下降和大豆增产利于粮食进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月发布的全球谷物供需简报显示,预测2022/23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7.6亿吨,同比下降2%,除小麦增产外,玉米和大米不同程度减产;全球谷物消费量为27.8亿吨,同比下降0.7%;谷物期末库存为8.4亿吨,同比下降2.2%。据此,计算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为30.2%,高于国际公认的17%的安全线。从粮食贸易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2/23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为4.7亿吨,同比下降1.9%。此外,美国农业部和国际谷物理事会等机构对全球大豆产量作出了大幅增产的预测。美国农业部1月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3.88亿吨,同比增产达8.35%。
国际粮油生产和贸易形势有利于我国进口粮源保供,一方面国际运价下降以及运力缓解等因素有利于国际粮食流通;另一方面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庞大,大豆增产有利于我国大豆粮源保供。需要注意的是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仍对全球粮食贸易和价格有不确定性影响。
(二)生产和经济活动持续恢复,拉动粮油消费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受消费和旅游业复苏的拉动,1月份,反映工业健康状况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而上月为47%(该指数高于50%意味着生产处于增长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我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4.4%上调为5.2%。后疫情时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复苏有利拉动粮油消费。
口粮消费方面,前期受新冠疫情影响,生产和消费活动受阻,人员流动减少,口粮消费需求受抑制。近期,随着各地疫情陆续“达峰”或“过峰”,口粮消费有望摆脱前期的低迷走势。饲料粮方面,从2021年起全国生猪存栏量已恢复至“非洲猪瘟”前的水平,生猪产能增加拉动饲料需求的潜力有限。玉米和豆粕等饲料粮价格处于1年来的高位,而春节期间猪肉价格遭遇“旺季不旺”,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养殖企业亏损加大,也将一定程度影响饲料用粮需求。
(三)价格走势
1.大米价格保持稳定,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影响有限。2022年全国稻谷产量稳中略降,但稻谷产大于需的局面仍将延续;与庞大的消费量相比,大米进口量处于较低水平,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2.小麦和玉米价格趋于平稳。一是2022年国内小麦(增产0.6%)和玉米(增产1.7%)产量均稳中有增,供应的基本面稳定,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基础。二是有关国际因素对国内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影响减弱。受乌克兰危机这一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国际小麦和玉米价格在经历大幅上涨并创新高后持续回落。2022年末价格已经回落至乌克兰危机爆发前水平,由此可见冲突因素的扰动已经大为减弱,加之新冠疫情影响趋弱和欧美主要经济体加息抑通胀,国际小麦和玉米价格将呈现稳中趋降走势。三是饲料需求转弱降低价格上涨预期。2022年10月前生猪价格持续回升,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创7年来最高水平,饲料需求增加拉动对玉米的需求,同时刺激小麦饲用替代,国家政策性小麦保持高成交率,小麦与玉米价差缩小。由此可见,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与生猪产能扩张关系紧密。预计后市随着生猪养殖利润下降,市场机制作用下养殖规模的收缩或趋于平稳将降低对小麦和玉米价格的上涨预期。
3.大豆价格有下行空间。由于国产大豆保供水平较低,大豆价格将延续与国际走势关联度较强的特点。一是国际大豆价格高位运行(比新冠疫情暴发前上涨61.9%),缺乏持续上涨的助推因素。有关国际组织维持对2022/23年全球大豆大幅增产的预测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加大豆价格回落的预期。二是受进口价格高企影响,全国及我省大豆进口量连续第3年回落,大豆压榨后附属产品(大豆油和豆粕)价格均处于高位。预计后市,豆粕需求增加的预期减弱将有利于进口大豆价格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