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科院大米适度加工与评价体系
来源:本单位
时间:2019-05-10

  大米适度加工与品质评价体系应用

  一、成果来源及简介

  1. 成果来源

  (1)公益性行业(粮食)科研专项“商品粮油品质资源及加工用途数据”(201313006)

  (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粳稻适度加工规范的研究”;

  (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我国粳稻主要品种及米面产品品质测评”;

  (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中国粳稻基准米的研究”

  (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中国籼稻食味评价参考样品的研究”。

  2. 成果简介

  为解决过度加工问题,提升大米产品品质水平和企业效益,通过研究:

  (1)建立了稻谷米品质评价体系和品种品质数据库;

  (2)证明了大米加工精度与食味品质并非呈正相关关系;

  (3)提出我国大米适度加工区间及最优食味品质的加工精度控制平衡区间;

  (4)在现有出米水平上可提高3-5个百分点,营养保留水平提升约10倍,食味值达到最优;

  (5)在常规储藏条件下保质期至少可维持6个月,基本满足大米流通货架期的需求。

  (6)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取消加工精度丁丁的LS/T 3109《中国好粮油 大米》标准。

  二、成果技术内容和对行业的意义

  以“优粮优种”带动稻谷原料的品质水平整体提升;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升级,提高了加工产出,降低了能源消耗,整体提升企业效益。

  1. 稻谷品种资源评价

  针对不同品种的区域适应性差异,筛选拟种植或收获区域稻谷品种,考察指标包括品种适应性、产量、品质、食味品质,形成可供选择的优质、稳产的原料品种库;

  2. 原料稻谷最适加工区间评价,根据适度加工区间,提出不同原料加工平衡点;

  3. 加工技术提升及效益评价,根据加工平衡点,通过调整优化技术参数,评价加工工艺改善综合效益;

  4. 制定企业标准,根据项目实施整体要求,制定企业加工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等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加工,提升管理效益。

  三、成果技术指标及先进性

  以年加工2万吨稻谷量核算,按照市场平均水平,可提高出米量800吨,能耗降低约12万度电耗,综合效益拟提高200万左右。

  四、技术成熟度

  经过近5年的研究和调研,大米适度加工与评价体系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大部分加工企业实施具备实施条件,可在大型产销一体的大米加工企业进行应用示范和推广。

  五、应用情况(介绍成果已应用范围、应用单位、取得效益等)。

  六、成果转化造价及投资预算

  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预算。

  七、成果应用案例

  无

  八、成果合作方式

  1. 项目合作开发:协助企业开展包括稻谷资源调查与筛选、技术参数改进、工艺改进、标准制修订、产品研发等;

  2. 技术咨询: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段晓亮

  联系方式:010-56452657,15101127308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