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粮油市场回顾及后市预测
来源:本单位
时间:2022-08-11

  上半年国际粮食价格在经历大幅上涨后回落,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受此影响,上半年全国和我省粮食进口量有所下降,我省从国内产区调入粮食数量有所增加。后市,预计国内和省内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国际粮食价格回落预期增强,我省粮食保供基础稳固,各粮食品种供应有保障,部分品种价格有下降预期。

  一、上半年粮油市场回顾

  (一)国际市场方面。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经历持续大幅上涨后于6月末出现急速回落,国际粮食产消存均小幅增加,国际大宗商品运价下行。

  1.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由于疫情持续,叠加乌克兰危机爆发,国际粮食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冲突爆发初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由冲突爆发前的波动上涨变成应声暴涨,其中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品种的价格均不同程度大幅上涨。但是,随着美联储加息以及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期增强,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大幅回落。6月末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玉米、大豆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12.8%、2.9%、5.7%,而与3月末相比则分别下降11.6%、16.6%和10.6%。大米价格也呈现先上涨后回落的走势。6月末泰国和越南大米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7.3%和5.5%,而与3月末相比,分别为持平和上涨1.2%。

  2.粮食产消存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7月预测数据,国际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增加。2021/22全球谷物产量、消费量和库存量分别为28.1亿吨、28亿吨和8.6亿吨,同比增长1.1%、1.4%和3%。

  3.大宗商品运价下降。反映谷物等大宗物资运输的波罗的海巴拿马指数(BPI)今年上半年的极值为3416(3月末),去年同期极值为4328(1月初),下降912点,且呈现下降趋势,粮食运输价格下降,有利于促进国际粮食流通。

  (二)国内市场方面,夏粮产量再创新高,粮油进口均价提高,进口量回落,原粮价格涨幅较大。

  1.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同比增长1%,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同比增长1%。

  2.粮油进口均价提高,进口量回落。一是粮油进口均价不同程度提高。上半年,全国粮食进口均价增长23.3%,除大米进口价格下降10.8%外,其他粮食品种进口均价增长17%—25%不等;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大幅增长58.2%,其中棕榈油进口均价增长达73.6%。二是粮油进口量回落。受国际粮食价格高位波动的影响,上半年全国进口粮食7978万吨,同比下降5.4%,主要粮食品种进口量出现下降。分品种进口情况:大米358万吨,增40.2%;小麦494万吨,降7.8%;玉米1359万吨,降11.1%;大麦377万吨,降33.4%;高粱602万吨,增25.7%;大豆4628万吨,降5.4%。

  3.原粮价格涨幅高于零售价格。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6月末国内主产区普通小麦、中晚籼稻以及玉米、大豆油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8.6%、3.4%、11.8%及13.2%。而反映终端粮食消费价格水平的上半年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2.4%(国家统计局公布)。

  (三)省内市场方面,早稻播种面积增加,粮食调入总量增长,成品粮价格相对平稳,食用油和饲料粮价格涨幅较大。

  1.省内早稻播种面积增加,收购价格高开。今年早稻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8.5万亩。受前期气温较往年低和汛期“龙舟水”的影响,我省部分地市早稻不同程度受灾,上市时间较去年推迟10天左右,收购进度略慢于去年。根据国家粮油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今年我省早稻开秤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92%,收购价呈现高开后趋稳的特点。

  2.粮食调入总量增长,商品和储备库存稳定。受疫情以及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2季度我省粮食进口和从产区调入量较1季度均有所放缓。上半年我局监测的全省主要港口来粮(含外省来粮及进口)2527.1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和外省调入粮食“一降一增”,进口减量由外省调入粮食补充。6月末,入统企业商品粮库存比年初下降2.1%;省、市、县储备粮持续保持稳定,可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约半年的消费量。

  3.成品粮价格稳中有升,食用油和饲料用粮价格涨幅较大。一是成品粮零售价格基本持平。6月末,我局监测的籼米、面粉、大豆油和调和油零售价格分别比年初分别上涨0.31%、0.86%、2.32%和4.91%。二是玉米价格上涨。我局监测的玉米进厂价比年初上涨6.12%。三是豆粕价格高位波动。豆粕价格在今年3月中旬达到上半年高位后回落。6月末省内豆粕价格4103元/吨,比年初上涨15.1%,比3月中旬的高位下降12.8%。总体而言,上半年,我省成品粮价格平稳,食用植物油和饲料用粮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联动性较强,价格涨幅较大。

  二、后市预测

  (一)国际粮食产消存预计小幅下降,但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的安全线。

  从粮食产量和库存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7月发布的全球谷物供需简报显示,预计2022/23年全球谷物产量为27.92亿吨,比上年下降0.6%;全球谷物消费量为27.97亿吨,下降0.1%,主要体现为饲料用粮需求减少;全球谷物期末库存为8.54亿吨,下降0.6%;全球谷物库存消费比将从2021/22年度的30.7%降至29.8%,但仍高于国际公认的17%的安全线。

  从粮食贸易来看,全球谷物贸易为4.68亿吨,比上年下降2.4%(减少1140万吨)。受乌克兰危机导致的乌克兰玉米和大麦出口中断的影响,全球粗粮贸易量预计2022/23年度比上年下降4.1%,巴西玉米供应量增加和欧盟需求的上升提振全球玉米贸易前景,但是仍无法抵消乌克兰、阿根廷和美国的预期出货量减少。2022/23年度世界小麦贸易量预计较上年下降1.3%,主要原因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出口下降,以及亚洲有关国家进口需求减少。国际大米出口则相对较为乐观,2022年(1月至12月)国际大米贸易量预计为5340万吨,预计比上年增长3.7%。

  (二)国内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保供基础稳固。

  一是国内粮食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稳定全年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继续成为保底目标。在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抓好秋粮生产。一方面是不误农时落实晚稻和晚秋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加强化肥等农资供应和田间管理。今夏中央财政再发放农资补贴有利于稳定秋粮生产。

  二是粮食保供基础稳固。从国内看,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的基本面未变,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比例超过70%。小麦在连年丰收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消费需求,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各地储备规模稳中有增、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口粮比例保持较高水平,米面等成品粮储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企业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具体到我省,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强化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增加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量,食用植物油储备也相应得到强化。此外,我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的韧性得到增强。

  (三)国际粮食价格仍处于高位,回落预期较强。

  截至7月末,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已从今年的最高位分别回落40.5%、24.5%和17.4%,但是仍比疫情前上涨45.6%、64.4%和68.3%,仍处于高位。

  多方面因素决定粮食价格将在波动中下行。从宏观政策看,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今年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已经多次加息和强化缩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担忧加剧,需求下降压力增大;疫情形势趋缓,疫情管控导致的供应链冲击和供需错配得到缓解;乌克兰危机进入胶着状态,国际市场已经逐步消化冲突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且有关各方寻求恢复俄乌粮食出口,缓解国际需求。从国际物流看,美国、英国等国放松或者优化对疫情的管制,大宗商品运价已经有下行之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畅通国际物流,促进粮食流通。

  (四)分品种供应和价格走势预测。

  1.稻谷库存充足,价格持续稳定。稻谷库存处于高位,政策性稻谷成交低迷。上半年政策性稻谷投放量为1970万吨,成交44.8万吨,成交率2.3%。稻谷供大于需的局面仍将延续,加上国际大米价格低迷,进一步削弱了国内大米价格的上涨预期。稻谷仍是价格最为稳定的粮食品种。
  2.新季玉米上市,价格高位偏弱运行。上半年,全国和省内饲料产量均有所下降,其中我省饲料产量同比下降4.5%,而价格则表现持续温和上涨的态势,表明市场购销相对理性。预计随着下半年国内产区新季玉米陆续上市,市场流通增加以及受国际玉米价格下降走势的影响,价格将处于高位偏弱运行。

  3.小麦库存相对充足,价格将稳中趋降。小麦是上半年价格波动较大的粮食品种之一,但是随着国产小麦上市,今年5月份以来国内小麦价格出现回落。后市,预计随着饲用替代受抑制,以及国际小麦价格的回落,国内和省内小麦价格将稳中趋降。
  4.大豆进口量保持平稳,价格仍有回落空间。由于进口依赖性强,国内和省内大豆价格是与国际大豆价格联动性最强的粮食品种。供给方面,受种植收益的提振,有关国际组织预计2022/23年全球大豆将增产约4000万吨。需求方面,受进口价格高企的影响,饲料用粮和大豆油需求疲软,上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下降5.4%。从大豆压榨后的副产品价格走势上看,6月末,国内大豆油价格较上半年高位(5月末)回落11.9%,豆粕价格较高位(3月中旬)回落16.5%,且高位后均呈现下行走势。结合供需,以及豆油和豆粕价格走势,预计大豆进口量将保持平稳,价格仍有回落空间。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