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粮食市场回顾及后市预测
来源:本单位
时间:2021-02-03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粮食供应、消费造成短暂冲击,但随着国内省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省粮食消费需求迅速恢复,全年消费需求有所增长,粮食外购量大幅增加,年末粮食库存显著提高,居民粮食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但玉米价格涨幅较大。预计2021年国内外粮食供应仍较充裕,省内粮食消费增幅将高于2020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粮食价格将有所上涨,口粮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

  一、2020年粮食市场回顾

  (一)消费需求前低后高,全年消费有所增长。一是居民粮油消费刚性增长。各级政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全年粮油食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4%。考虑到疫情期间居民在家用餐频率提高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对零售总额的影响,预计全省居民口粮(油)消费同比略有增长。二是饲料用粮恢复性增长。我省禽肉、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8%、7.6%及2.3%;猪肉产量比上年减少13.3%,但产能恢复快于预期,年末生猪存栏量比年初增长32.5%。另据省饲料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省饲料产量3043.06万吨,比上年增长4.08%。三是工业用粮需求较为旺盛。纳入我局统计范围的各类企业工业用粮比上年增长约1成,其中食品及副食品酿造业用粮增长超2成。

  (二)国家调控政策频繁,国产粮食市场流通量增加。一是国内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0年国家加大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全国粮食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我省粮食产量1267.6万吨,比上年增长2.2%,为近8年最高水平。分品种看,全国稻谷增产1.1%,保持产大于需;小麦增产0.5%,产需基本平衡;玉米产量26067万吨,减少10万吨,产需缺口有所扩大;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长8.3%。二是国家政策性粮食投放力度显著加大。2020年累计竞价销售成交国家政策性粮食1.2亿吨,比2019年增加7000多万吨,有效保障了市场粮源供应。三是粮食收购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2020年我国粮食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即政策性收购占比由上年的10%下降至2%。国家对收购市场的干预显著减少,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市场有效供应。

  (三)粮食进口量创新高,美国粮食占比提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但我国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地仍保持较强的出口意愿,国际粮食贸易渠道总体畅通。一是粮食进口量创新高。国内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及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实推动2020年我国及我省粮食进口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4262万吨,比上年增长28%;经我省口岸进口粮食2963万吨,比上年增长60.6%,增幅比全国进口量高31.6个百分点。二是从美国进口粮食占比大幅提高。经广东口岸进口美国粮食904.7万吨,比上年增长3.44倍;占我省进口量的30.5%,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三是食用植物油进口减少。我省豆油产出因进口大豆增加而大幅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需求减少,加之国际棕榈油价格处于高位,经我省口岸进口植物油182.1万吨,比上年减少21.7%。

  经我省口岸进口粮油中:大豆1216.7万吨,增20%;稻米167.9万吨,增0.7%;小麦390.8万吨,增86.3%;玉米513.3万吨,增134.7%;大麦247万吨,增86.8%;高粱282.3万吨,增1075.7%;棕榈油156.7万吨,减26.6%。

  (四)粮食外购量库存量增加,地方储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进口粮食大幅增长的带动下,我省粮食外购增速明显快于消费需求增长。我局监测的主要港口来粮(含外省来粮及进口)4318万吨,同比增长37.67%。年末地方储备粮库存同比增加2.6%,可满足全省常住人口半年口粮消费需求;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米、面粉等成品粮库存同比增加13.6%,可保障全省常住人口1个月口粮消费需求有余。此外企业节前备货意识强于往年,年末入统企业商品库存同比增加28%。库存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饲料用粮需求及价格增长,企业储粮意愿有所增加。二是受疫情影响,各类企业提高粮食库存以规避供应链风险。

  (五)居民粮油消费价格稳中有涨,玉米、大豆价格上涨明显。一是成品粮油零售价格温和上涨。据统计部门数据,2020年我省粮食、食用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1.9%、2.5%,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低0.7及0.1个百分点;其中12月粮食、食用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1.7%、4.6%。二是稻谷收购价上涨,地方储备轮换价差缩小。年末省内晚稻收购价同比上涨6.8%;9月30日早稻收购价格(9月后早稻收购基本结束)同比上涨8.2%。陈稻价格走势强于新稻,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稻谷全年采购均价高于销售均价533.42元/吨,比上年收窄262.01元/吨,为近8年最低。三是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我局监测的饲料企业玉米进厂价年末比年初上涨33.5%。国内玉米产不足需、政策性玉米库存减少、农民惜售以及资本炒作等导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我省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占比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玉米价格涨幅。四是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但全年均价与上年基本持平。2020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先抑后扬,年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同比上涨37.1%,推动我省大豆价格上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年末黄埔港进口大豆交货价为4090元/吨,同比上涨24.3%。然而上半年大豆价格处于低位,加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根据进口大豆数量及金额推算,全年进口大豆均价(人民币)比上年下降0.7%。

  二、后市分析研判

  (一)从国内市场看,粮食供求继续保持紧平衡态势,稻谷、小麦供应绝对安全。一是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二是预计粮食产量将稳定在较高水平。今年国家第一次把粮食产量作为宏观的目标指标。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为鼓励粮食生产,国家将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0.01元/斤,至1.13元/斤。预计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将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供求继续保持紧平衡态势。三是国内粮食库存较为充裕。其中: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消费需求;2020年末企业商品库存明显增加,创近15年来最高水平,东北地区玉米商品库存已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四是国家持续投放政策性粮食增加市场供应。今年以来每周公开拍卖约400万吨政策性小麦及160万吨政策性稻谷,1月份已累计成交1225.3万吨小麦及226.3万吨稻谷,分别是上年同期的65.3倍及24.7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及时灵活调整投放品种、数量和节奏,优化粮源安排,保障市场供应。

  (二)从进口供应看,粮食进口将保持高位,成本将有所提高。一是全球粮食供应并未出现短缺。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27.14亿吨、大豆产量3.61亿吨,虽然不及预期,但仍分别比上年增长1.6%及7.3%;期末库存消费比依次为29.7%、23.7%,分别下降0.6及4.7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18%的安全线水平。二是国内大豆、玉米产需存在缺口。其中:国内大豆自给率不足2成,仍需大量进口;国家政策性玉米库存下降,无法维持上年投放量,需要增加进口弥补产需缺口。三是根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2021年将在2017年基础上至少增加采购195亿美元农产品,比2020年多70亿美元。四是进口成本上涨,但价格优势仍较明显。12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油脂价格指数分别涨至近78及99个月高位,粮食进口成本将相应增加,但仍比10年前低17.2%及23.3%。据农业农村部测算,2020年12月美国小麦、玉米离岸价折算的配额内到岸税后价仍比国内对应品种价格低11.5%及23.9%。综合以上因素,广东作为远离国内玉米、大豆产区的最大粮食主销区,进口粮食将维持高位。

  (三)从省内消费看,饲料用粮将延续增长态势,全年粮食消费量增幅将高于上年。据统计部门数据,2020年末我省能繁殖母猪184.72万头,同比增长41%,增幅比生猪存栏量高8.5个百分点。这预示2021年省内生猪产能将进一步恢复,抵消当前家禽产业行情低迷带来的影响,带动饲料用粮需求增长,由于2020年上半年较低的基数,2021年饲料用粮增幅将较大。此外,居民口粮消费刚性增长、工业用粮需求较为旺盛,预计我省2021年粮食消费量增幅将高于2020年。分品种看,稻谷作为主要的口粮品种,消费同比持平略增;由于玉米价格高涨,小麦、大麦、高粱等替代品使用量将继续增加,玉米消费量相应减少;大豆消费量随饲料蛋白需求增加而有所增长。

  (四)从市场价格看,饲料用粮价格将保持高位,口粮价格相对稳定。国内外粮食供应仍较充裕,但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粮食价格上涨。一是国内外流动性较为充裕。国内方面,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1%,央行认为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国际方面,预计美国新政府将扩大财政支出力度。二是物流运输成本上涨。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已回升至50美元/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量集装箱滞留欧美,总体物流效率的下降提高跨国粮食运输成本。分品种情况:一是玉米价格将高位波动。随着临储玉米逐渐消耗,国内玉米产需缺口由隐性转变为显性,市场主体对玉米价格存在长期看涨心态,但进口供给及饲料用小麦的增加将抑制玉米价格涨幅。二是较高的玉米价格将拉动小麦、稻谷价格上涨,其中小麦价格因饲料需求增长而相对走强。但稻谷、小麦国家政策性库存处于高位,需求相对稳定,其价格涨幅将有限,下游大米、面粉价格也将温和上涨。三是大豆价格将随国际市场价格滞后性上涨,下游豆粕、豆油价格有一定上涨压力。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