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度,国际粮油供应趋紧、价格上涨;国内及省内粮食供应趋于宽松、价格相对稳定,食用植物油价格涨幅较大。预计后市,国内及省内粮食供应有保障,主要品种价格将温和上涨,但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增强,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将保持上涨态势。
一、1季度粮油市场主要特点
(一)国际方面,粗粮、大豆库存下降、价格上涨,小麦、大米价格相对稳定,油脂价格大幅上涨。
1.谷物库存水平连续3年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4月8日报告,估计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27.65亿吨,创历史新高,但由于消费增速(特别是饲料及工业用粮增速)较快,2020/21年度期末库存消费比为28.4%,比上年度末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3年下降,但高于18%的安全线水平。分品种看,小麦期末库存消费比36.7%,提高0.5个百分点;粗粮(玉米、高粱、大麦等)22%,下降2.2个百分点;大米35.2%,下降0.3个百分点。另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20/21年度大豆期末库存消费比为23.5%,下降3.5个百分点。
2.价格整体呈上涨态势。库存充足的小麦、大米价格相对平稳;玉米、大豆价格上涨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棕榈油生产,油脂价格涨幅较大。3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油脂价格指数分别比2020年12月上涨6.6%及21.4%,同比则分别上涨26.5%和86.3%。与年初比,3月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上涨0.3%、17.8%和10.9%;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大米价格分别下降0.76%、上涨2.97%和持平。
(二)国内方面,粮食供应趋于宽松、价格总体平稳,食用植物油价格随国际市场价格上涨。
1.市场粮食供应显著增加。一是国家持续投放政策性粮食。1季度共成交政策性粮食3011.6万吨,约为上年同期的15倍。二是粮油进口全面大幅增加。1季度我国进口粮食375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2.3%;进口食用植物油282万吨,同比增长50.7%。粮食进口中:大豆进口2118万吨,增19%;谷物1560万吨,增226.9%,其中小麦、大麦、玉米、稻米进口增加1倍以上,高粱进口增2倍以上,玉米进口增4倍多。三是春节后气温上升,存粮风险增加,农户及贸易商售粮意愿增强。
2.粮食需求增速不及预期。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再次零星出现,部分生猪养殖户提前出栏、锁定收益,导致饲料用粮增速放缓。据统计部门数据,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比上季度末增长2.3%,增速比上季度下降7.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下游企业年初囤粮较多,采购意愿减弱。
3.粮食价格保持平稳,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3月末,早籼稻、晚籼稻、小麦和玉米价格与年初相比分别为持平、上涨1.07%、上涨1.14%和下降0.07%;大豆油和棕榈油则分别比年初上涨8.2%和6.81%。由于供应宽松、价格趋稳,政策性小麦、稻谷成交率分别由1月末高位时的99.89%、48.24%,下降至3月末的39.48%及2.84%。
(三)省内方面,进口量及商品库存大幅增加,价格走势与国内市场一致。
1.粮油进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季度,经我省口岸进口粮食925.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7.5%;进口食用植物油55.5万吨,增长62.3%。除大豆进口减少外,其他主要粮油品种进口均不同程度增加,分品种情况:大米99.1万吨,增174.7%;小麦146.6万吨,增127%;玉米244.9万吨,增521.8%;大麦89.7万吨,增644.2%;高粱101万吨,增171%;大豆221万吨,降10.8%,棕榈油49.5万吨,增68.7%。分国别看,美国是最大的玉米、大豆、高粱进口来源地。
2.省内粮食库存充足。进口粮食大增拉动我省粮食外购量增长。我局监测的主要港口1季度净调入粮食(含外省来粮及进口,减去调出省外部分)904.3万吨,同比增长31.9%。3月末地方储备粮库存同比增加3.9%,可满足全省常住人口半年口粮消费需求;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省内商品库存同比增加约3成。
3.粮油价格走势分化明显。一是成品粮价格稳定,食用油价格上涨。1季度,我省粮食、食用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4%及7.4%。3月末,我局监测的籼米、小麦粉、花生油零售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0.46%、0.16%及1.83%。二是玉米价格涨势趋缓。玉米价格维持高位,但随着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的大量到港、国产小麦替代玉米比例的提高,玉米价格先涨后回调。3月末,我省监测的玉米价格为2773元/吨,同比上涨35.12%,但仅比年初上涨2.21%。
二、后市粮油市场形势预测
(一)国际市场供应趋紧,粮油价格易涨难跌。
1.库存水平仍趋于下降。高涨的价格提高了种粮积极性,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将连续第三年实现增长;美国农业部4月预测2020/21年度世界大豆增产7.1%。然而,市场预期随着各国管制措施的放松,粮食需求增幅将大于增产幅度,主要出口国玉米、大豆库存下降明显。
2.国际贸易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是俄罗斯、阿根廷对粮食出口征收更高的关税以遏制通货膨胀,不排除后续进一步限制粮食出口,其他粮食出口国也可能仿效。二是俄罗斯、乌克兰关系持续紧张,若爆发冲突可能影响两国谷物出口。三是变异的新冠病毒在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肆虐,可能影响国际大米贸易;若变异病毒扩散至东南亚,可能影响当地棕榈油生产及出口。
3.资本炒作放大市场价格波动。2020年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施了极端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然而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复苏缓慢、金融空转严重,部分地区气候异常、粮食增产不及预期、限制出口等因素均容易引发资本炒作,放大市场价格波动。
(二)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近期供应趋于宽松。
1.消费增长趋于平稳。一是1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已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4.2%,继续提高的空间不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猪肉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4个月下跌,饲料用粮增长将趋缓。二是《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到,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能源用玉米增长受限。三是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提出《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将抑制玉米、豆粕消费增长。
2.国产粮食供应增加。一是粮食生产形势良好。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全国粮食意向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即将上市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300多万亩,且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在较高的价格及政策引导下预计将显著增加。二是政策性粮食投放有序。国家继续公开拍卖政策性小麦、稻谷调控市场,并于近期重启饲用稻谷定向拍卖。
3.进口渠道将保持畅通。一方面,巴西、美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进口来源国,均无意愿主动限制对华粮食出口。另一方面,虽然近期价格大幅上涨,但国际粮食价格仍显著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三)省内粮食供应有保障,主要品种价格温和上涨。
1.口粮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目前,国内外稻谷、小麦供应均较为宽松,国家政策性库存及各级政府储备仍处于高位,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但在种粮成本提高、饲用需求(替代玉米)增加、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等因素推动下,稻谷、小麦及下游大米、面粉价格将温和上涨。
2.玉米价格保持高位震荡走势。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较多,目前已处于高位。当前饲料用粮增长趋缓、其他品种对玉米的替代效应明显,玉米价格难以再持续大幅上涨。但我国玉米产需存在缺口,价格维持高位有利于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此外,我省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较多,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将支持省内玉米价格。
3.大豆及食用植物油价格将继续上涨。我省乃至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较高,预计价格将随国际市场价格滞后性上涨,其中食用植物油价格将受东南亚疫情防控形势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