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粮食局局长张军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最近,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多个国家粮食供求出现紧张,个别国家由此引发了社会不安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之一,粮食消费人口超过1亿,保障全省市场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粮食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分析和把握当前粮食市场形势,抓住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一、当前全省粮食市场总体稳定,保持长期供需平衡存在较大压力
从全球看,受一些粮食主产国因灾减产导致粮食供给减少、部分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增加了粮食消费需求、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趋紧、价格上涨,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07/2008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0.77亿吨,消费量20.97亿吨,除中国外的库存消费比降至13%左右,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18%的警戒线。2007年世界小麦、大豆和玉米价格分别上涨112%、75%和47%,其中小麦和玉米达到近十年最高价位。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全球有36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部分粮食出口国采取加征关税、取消出口退税等措施减少出口量;部分粮食进口国采取暂停征收或调低进口关税、提高进口预算等措施缓解粮食供应压力。
反观国内,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有效作用下,粮食连续四年丰收,2007年产量达10030亿斤,库存充裕,基本可以自给,受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较小。但从长远看,受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给增加有限的影响,保障粮食供需平衡的任务仍很艰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切实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粮食自给水平。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中央和省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粮食工作支持力度,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就全省而言,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主要手段、以政府粮食储备和调控为后盾的粮食流通市场化体制运行良好,粮食流通渠道顺畅,市场粮食供应稳定,政府粮食储备充足。今年3月底,全省粮食商品库存总量同比增长10%;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平稳,品种丰富。粮食价格方面,2007年全省粮食市场零售价上涨4.4%,低于全国6.6%的涨幅。同时,近十年来,全省粮食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除2004年和2007年以外都在2%以内,有的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与每年GDP由9.4%-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由4.7%-10.6%的增长水平相比较,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从长期看,受土地等种植资源有限以及粮食单产提高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全省粮食增产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产需缺口逐年扩大,目前粮食自给率只有1/3左右,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二、立足国内解决缺口粮源,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必须立足国内解决缺口粮源,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我省缺口粮食主要从国内其他省份采购解决。在全国粮食供需总体紧平衡的情况下,我省市场粮食供给是有基本保障的。同时,在全球粮食供需日益紧张、多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的情况下,依靠国际市场解决我省缺口粮源是不现实的。近年来,国际间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年贸易粮约2.2亿吨,仅为我国小麦、稻谷、玉米年消费量4.3亿吨的一半左右。因此,即使有钱在国际市场上也买不到我们所需消费的全部粮食,依靠国际市场难以保障全国和全省粮食安全。中央确定的基本立足国内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战略方针,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对我省来说,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一定粮食自给率的同时,广东每年有三分之二的粮食需要从省外采购,多年来不断发展与主产省区的购销协作关系,已经形成稳定的缺口粮源供给机制。目前,全省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经营、多渠道解决缺口粮源的格局不断完善,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粮食供给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因此只要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必须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历史经验证明,广东粮食安全在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局中占有重要和特殊位置,广东的粮食市场发生了变化,往往波及到南方各省粮食市场,甚至会影响到全国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目前,广东省人口数量(含外来人口)已是全国第一,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八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粮食消费省份之一。考虑到自然、地理、战略等多方面因素,广东粮食市场一旦发生非正常波动,潜在的危险都要远大于其他省区,会对全国粮食市场产生重要不利影响,此时粮食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其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间接传导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无论从确保我省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还是从保障国家战略发展全局来看,我们都必须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活跃粮食流通,牢牢掌握强有力的调控手段和应急手段。总的来讲,必须一手抓市场,一手抓调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市场调节粮食资源。目前,全省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非国有粮食企业占收购企业总数53.9%.以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以省内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市县粮食批发市场为基础的粮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超过150个,粮油零售网点遍布城乡各地,人民群众"米袋子"需求有效得到满足。在今年初发生雨雪冰冻灾害时,市场机制反应迅速,在很短时间内发挥了调节市场粮食供给的作用。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为主要手段,以政府粮食储备和调控为后盾,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是完全正确的。要以"流通顺畅、秩序规范、供给有效"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发展粮食市场,以市场的"无形之手",有效配置粮食资源,搞活粮食流通,繁荣粮食市场。
一手抓政府粮食应急调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政府粮食储备是广东作为粮食主销区应对市场粮食波动最重要的调控物资手段,也是稳定消费者心理的"定心丸".在粮食产需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出现影响粮食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时,仅仅依靠市场难以保障粮食安全。必要时,政府要对粮食市场加以调控,才能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因此,我省于1992年始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不断充实。同时,我省还率先实行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落实和强化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率先出台粮食应急预案,建立粮食应急体系;初步建成了以省直属粮库为核心、市县粮库为骨干、以国家储备粮库为后盾,调控全省、辐射华南的现代化粮库网络——"珠江粮食走廊".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实行,有效应对了2003年"非典"引起的粮食抢购风波、2003年底和2004年初市场粮价快速上涨、2005年超百年一遇洪涝灾害、2006年连续多次强台风袭击以及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等突发事件。今年春节前,我省极个别地方出现了部分经营者囤积粮食的情况,当地政府迅速安排应急加工和销售措施,有效地化解了风险。尽管如此,保证全省粮食安全万无一失,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要适应粮食流通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增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切实维护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保障特殊情况下的粮食供应。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一)进一步保障粮食生产,确保必要的粮食自给率。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同时,有责任为保证全国粮食生产和供应基本平衡承担义务、作出贡献。全省要坚守200万公顷基本农田和1750万吨粮食年生产能力这一红线。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要求,切实落实种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严格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粮食生产,保证必要的粮食自给率。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收购质量标准,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
(二)进一步完善粮油储备体系,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提供重要手段。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实施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规定》,加快建立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研究实行动态粮食储备制度,提高储备灵活性和实效性。按照国家要求,落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研究健全全省食用植物油储备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总结应对粮食市场突发事件经验,深入研究当前粮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指挥顺畅、运作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机制。根据《广东省粮食应急预案》,抓紧修订和完善各级粮食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粮食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和相关制度,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适时组织开展粮食应急演练。按照"有设施、有协议、有牌子"的要求,加强粮食应急网络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粮食应急加工、运输、销售网络。
(四)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结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划,从满足本地区粮食储备、调控、应急等需要出发,做好粮库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通过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省粮库设施发展,进一步提升"珠江粮食走廊"功能。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规划,通过盘活现有粮食设施资源、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五)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分析,做好粮食安全预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信息监测和统计制度,健全监测网络,优化网点布局,完善监测功能,及时准确把握市场粮食信息。做好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统计分析,加强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质量等监测,完善粮食安全预测预警机制。对关系粮食流通全局、涉及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粮食工作前瞻性和科学性。
(六)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主体,搞活粮食流通。继续实行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和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从事粮食经营,进一步搞活粮食流通。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经营和监管的有效形式,促进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挥组织市场粮食供应和服务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作用。
(七)进一步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为活跃粮食流通提供良好的产业支撑。按照"调整结构、培育龙头、发展园区、打造品牌"的思路,促进全省粮食流通产业新一轮大发展。通过优化整合,集中资源,支持重点粮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通过联营、合作、收购等多种资本运作模式,实现规模发展。积极研究粮食产业园区、产业带和粮食物流重要节点规划,扶持粮食仓储、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发展。支持粮食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不断促进技术和产品升级。
(八)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粮食流通秩序。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管理的法制化环境,争取早日出台《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加强流通领域粮食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粮食违法经营行为,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粮食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监测网络建设,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严把粮食质量安全关,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逐步建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信息通报机制,并扩大社会覆盖面。